渭源小学毕业生:我要把我获得的关爱传递下去
2005年,刚刚大学毕业的赵文辉回到母校——国泰君安渭源希望小学,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。
赵文辉是从本庙小学走出去的孩子。在他的记忆里,刚入学时学校还是一片土坯房,遇上多雨季节,校园内就会泥泞一片,冬天同学们只能在教室里用小火炉生火取暖。
后来,国泰君安人来了,从此,本庙小学面貌发生了大变样。几年的时间,土坯房变成了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学楼,全套电教设备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。
亲身经历这一切的赵文辉,在大学毕业后似乎受到一种感召,他来到自己出发的原点,回到了渭源小学。他说:“我想要我获得的把关爱、学到的知识传递下去,帮助家乡的孩子成长为有用之才,用知识改变家乡面貌、改变家庭命运……”
国泰君安渭源希望小学前身为本庙小学,始建于1930年,由当地群众集体出工,用福神爷的大庙材料改建而成,最初只有3间教室和4间教师宿舍。教室的窗户仅是不规则地搭着几根木棍,教室不仅低矮阴暗,而且漏风漏雨,学生没有课桌凳,泥巴支起的高点儿台子叫“课桌”,土坯垒的矮点儿台子称“凳子”。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学校的状况:“泥巴凳子泥巴台子,教室里走出一群泥巴孩子。”
1997年,原君安证券资助现金41万元建成了面积1300平方米的全封闭标准教学大楼,同时捐赠图书2500册、电脑32台、电脑桌32套,使这所小学不仅旧貌换新颜,还成为全县唯一一所拥有电脑的学校。2008年,甘肃分公司对教学楼进行了彻底改造,校名变更为国泰君安渭源希望小学。
25年来,国泰君安虽历经公司合并,分公司管理团队也数度变更,但是这份爱心事业却从未中断,一代代国泰君安人把这所小学视作自己的学校,时刻关注着学校的情况。一次次现场走访,结实的彩钢屋顶修起来,学生宿舍建起来,春天送去新衣服和新鞋子,冬天送去棉衣和书包,还有各种文体用品和图书,贫困师生助学金等。
赵文辉用行动告诉我们,你播种梦想,就会收获希望。
- 希望小学学生:长大后,我要帮助经济困难的小朋友读书 2023-11-01
- 五里桥居民:虽然不知道你们的名字,但我们记住了“国泰君安” 2023-11-01
- 党员志愿者:一天九渡金沙江,在脱贫攻坚中砥砺初心 2023-11-01